早婚、晚婚与离婚几率 | 学人说
这一周的主题是围城之内,我们已经讨论了夫妻之间的隐私、跨国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与矛盾。今天的这篇推送则回到婚姻缔结的始点,看看早婚、晚婚与离婚几率的关系。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逐渐走向成熟时缔结的婚姻更容易稳定呢?
撰文:钱岳
责编:李汪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和他的合作者们曾经发表过一篇非常有名的关于离婚的影响因素的论文,这篇论文显示如果人们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结婚,会更容易拥有一段稳定的婚姻,而更早或者更晚结婚的人都会遭遇更高的离婚概率。Gary Becker和他的合作者们用美国20世纪70年代收集的数据发现了一个U-型的婚姻稳定曲线:20岁早期或中期结婚的人,比起更早或更晚结婚的人而言,离婚率更低。
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发现如今还适用吗?如果仍然适用的话,那么随着人们普遍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婚姻会普遍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呀。经济学家 Evelyn L. Lehrer 在2008的论文研究了这个问题,特别关注了女性的初婚年龄与她们的离婚概率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人们在很年轻的时候缔结的婚姻非常有可能是不稳定的,主要的原因是“成熟的作用(maturity effect)”。年轻人通常对自己的认知不足,并且对他们未来的际遇和潜力非常不确定。他们更容易对他们伴侣的特质和成长轨迹有着错误的判断。同时,很多他们成年期间的特征还没有显现,伴随着伴侣双方逐渐变成熟的过程,年轻人很难在一开始就选出一个跟他们很合适的伴侣。事实上,很年轻的结婚年龄是最重要的预测离婚的因素之一。
相反,在相对较晚的年龄结婚的人则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且更少在选择配偶上做出错误的决定。同时,结婚更晚的人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是维持婚姻稳定的一个因素。
但是当结婚被推迟到20岁中期以后,那些因为“成熟”而带来的好处是否被其他不利于婚姻稳定的因素抵消了呢?Gary Becker的研究中有一个论点:当时间流逝,女性单身到了她们的20岁晚期或者30岁,她们生孩子的“生物钟”进入倒计时,她们更可能降低她们的预期,去嫁给远低于她们的“最优匹配”的伴侣。如果这个“糟糕的匹配”因素很强,那么当结婚年龄超过一定岁数时,越晚结婚,离婚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在20岁晚期或者30岁缔结的婚姻比20岁中期缔结的婚姻有更高的可能性以离婚收场。事实上,用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Gary Becker的研究为这个论点提供了支持。
但是,最近的研究,用更近期的数据,却发现这个模式不再成立。Lehrer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2002到2003年)收集的数据发现,随着结婚年龄从十几岁提高到二十多岁,离婚的概率是稳定下降的。当结婚年龄超过20岁晚期时,结婚年龄与离婚概率的曲线变得很平坦,换句话说,随着结婚年龄的增大,离婚的概率并没有提高。这个发现和用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所获得的发现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今时代,推迟结婚是获得稳定婚姻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Lehrer也对这个研究发现提供了一些解释。在更大的年龄结婚的女性更可能不遵循一些婚姻的“规则”。她们更可能进入一些“非传统”的婚姻,比如嫁给比自己年轻3岁以上的男性、不同宗教信仰或受教育程度的男性、或曾经离过婚的男性,而这些“非传统”的婚姻往往带着额外的风险。与社会传统的偏离往往给夫妻带来了额外的磨合和挑战,并且被发现通常与较高的离婚可能性相联系。但是那些更年长、更成熟才结婚的人似乎更能够应对这些挑战。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的数据确实发现,无论这些“非传统”的婚姻给那些更晚结婚的夫妻带来怎样的挑战,他们都被与“成熟”相联系的保护机制抵消了。
参考文献:
Becker, G, Landes, E.M., Michael, R.T.(1977).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Marital Instability.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85(6): 1141-1187.
Lehrer, E. L. (2008). Age at Marriageand Marital Instability: Revisiting the Becker-Landes-Michael Hypothesi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1(2):463-484.